陪诊么 首页 头条信息 就医指南 查看内容

职业陪诊员兴起,那谁是陪诊服务的客户呢?陪诊客户在哪里找呢?

2024-8-21 11:03| 发布者: 陪诊么网| 查看: 116| 评论: 0

摘要: “95后职业陪诊员”视频的走红,让“陪诊员”这个略显新鲜的职业跃入大众视野。中年失业男子、二胎妈妈纷纷加入,希望开启人生的第二个职业征程。事实上,往回追溯,早在2015年,国内就出现过一波职业陪诊的创业热潮

“95后职业陪诊员”视频的走红,让“陪诊员”这个略显新鲜的职业跃入大众视野。中年失业男子、二胎妈妈纷纷加入,希望开启人生的第二个职业征程。事实上,往回追溯,早在2015年,国内就出现过一波职业陪诊的创业热潮,但最后大多销声匿迹。低门槛意味着人人都可参与,同时缺乏制度规范。而参与其中的人,又见证过哪些故事?


陪人看病的人

陪诊员,简单概括就是陪人看病、帮忙在医院跑腿的人。至今为止,在Henry服务过的近百位患者里,有孩子都在外地工作的留守老人,有孤身在西安打工的年轻人,也有不远万里从其他省市过来的患者。 
Henry来自江西农村,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广州打拼,后来,做到了一家贸易公司的营销管理岗,大部分时间在全国各地跑。结婚生子后,Henry逐渐想安定下来。Henry的老婆是西安人,原来在广州的一家外企工作,三年前因为工作调回西安,一家三口就回来了。
到西安时, Henry已经34岁,一开始他想继续干老本行,但西安生产型企业比较少,加上年龄尴尬,就一直没谈好。Henry也尝试过跨行,去医美公司做运营管理,因为无法适应,没干多久也辞职了。 
去年,朋友卢庆跑来告诉他,可以一起做个陪诊相关的平台。卢庆是西安人,当时在一家国企做计算机软件编程方面的工作。有一次和医疗从业者朋友聊天,对方提到,近几年找自己帮忙就医的人特别多。考虑到社会老龄化,80后、90后普遍是独生子女,加上二胎政策给家庭带来的劳动负担,几个人都觉得,陪诊的市场一定很广泛,便决定合伙创业。
走红的90后职业陪诊
   Henry懂运营;卢庆有计算机背景,负责开发线上APP和小程序;团队的另一个朋友则有医疗专业背景,摊子就算凑齐了。但一开始,连订单都没有,线上平台更无从说起。几个人都去医院门口做地推,发传单,寻找客户。
   创业后,Henry的第一个单子,是在西京医院门口拉到的。患者是个小朋友,看骨骼相关的疾病,父母专程带孩子从西藏坐飞机过来。因为第一次来西安,对医院不熟悉,来了才发现西安最好的西京医院根本挂不上号。再加上是利用假期过来的,必须两天内把孩子的病看完,一家人都很着急。
   碰到这个客户时,Henry当时在医院门口发传单,听完对方的叙述,他提议,唐都医院与骨科相关的科室医疗水平也很高,不如改道去这里挂号。对方听从了他的建议,双方就加了联系方式。Henry帮对方在网上挂到了第二天上午10点的号,因为第一次陪诊,他提前两个小时赶到医院,根据孩子的疾病类型,把需要做的检查提前走了一遍,熟悉了抽血、CT等各大窗口的位置,等到客户过来,带着他们顺利地把病给看完了。 
   到目前为止,团队每个月能有10个左右的单子。因为跑医院多了,原先对医疗一窍不通的Henry俨然成了半个专家:胃镜前要吃药、B超前憋尿、打印报告需要带哪些手续、发生紧急情况如何做心肺复苏等,他都了然于胸,他还专门准备了一个应急包,里面放着温度计、充电器、纸巾、湿巾、能量类的食物供客户随时取用。 
除此以外,身体的哪些症状大概对应什么疾病,应该去哪家医院的哪个科室找哪个医生也在他的咨询服务范围内。Henry试着将自己服务过的患者分类,发现老人、年轻人和小孩;本地的和外地的;患慢性病的或急重病的,他都接触过一遍。
谁的需求?

    Henry服务最多的还是老年人,子女大都是独生子女,在大公司和一线城市工作、生活。一对老年夫妇,已经70多岁,一个是脑梗,一个是高血压和糖尿病,两位老  人一起住院治疗,孩子经常出差,根本顾不上。但Henry能感受到他孩子的孝心,“因为他不管在哪忙,都会尽量一忙完马上回医院来陪两个老人。有些时候我看他的微信行程是直接下了飞机就到医院了,有时候看到他就在病房里办公。
目前为止,Henry和同事已经为这对老人做过6次陪诊服务。老人慢性病多,每个月看一次,孩子要上班,不能总请假,请亲戚帮忙又要欠人情,对有些老人来说,花一百多块钱,请一次陪诊,就便利的多了。 
    Henry也遇到过不少独自从外地来的老人,大都对西安不熟悉,不会用各种智能化的操作平台。一些人甚至到医院了才知道,已经没有挂号窗口了。一个独自从陕北农村过来的患者,有消化道疾病,在老家看了好多医生一直没好,听说西京医院某个医生特别厉害,但到了西安后,在医院的窗口始终挂不上号,在西安住一天就花一天的钱。
《一切如你》剧照
后来,还是通过亲戚辗转联系到Henry,几个同事一起帮忙在网上抢号,事情才得到解决。Henry回忆,当时抢上号的老人“像从绝望中看到希望”“感动得哭了”。做这个单子时,还是Henry做陪诊的早期,为了考察医院环境,他免费陪老人走完了其他流程。
还有一次,Henry陪一个老太太去唐都医院做检查。当时,住院部的上下楼电梯坏了, Henry就背着老人上下楼。老人来自山西,喜欢面食,但因为糖尿病不能吃太油腻,Henry就给老人点了一个福建的清汤馄饨,也没额外加钱。很小的一个事情,老人却开心得不得了,说Henry像自己的小儿子。这让Henry觉得心酸,“一个如此小的事情,从道理上理所应当,从情感上来说就怪怪的。”
不少老人的孩子和Henry差不多大,老人聊天时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看待。上述那对70多岁的老人,找Henry服务次数多了,习惯了他。有一次,他们下单时Henry刚好有事,把单子转给了自己的同事,老两口对此还有些抵触。 
老人对服务质量没有什么要求,基本上只要做好本分工作,都会非常感谢,“他能感觉到你在帮他解决一个对他来说很难的问题”。服务结束,老人们忌讳再提起生病的经历,Henry也不去主动做回访。但总有人等到瓜果成熟的季节,给他寄来点家乡的应季特产。还有一个50多岁的老人,老伴还没退休,要上班,孩子在外地,赶不回来。老人的眼睛不好,一个人行动不便,做胃镜检查还需要人陪同,无奈之下,对方找到Henry他们。服务结束,老人将Henry公司的微信推到了盲人读书生活群。
受访对象卢庆供图
相比之下,年轻人的服务更简单一点,他们一般不愿深入交流。年轻人找陪诊的目的,要么是需要化疗、麻醉或者催眠类的项目,必须请家属陪同。要么是对医院不熟悉,或者自己排队比较累,想省事。还有人是不愿意独自看医生,想花钱找个人陪同,比如,有轻微幽闭恐惧症的女孩在做核磁共振前,要求Henry必须在外面等着,不能离开。 
也有重病的年轻人找过来。曾有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,在抖音上刷到了Henry,因为对医院不熟悉,希望陪诊。小伙是甘肃人,一个人在西安工作。一开始身体不舒服,以为是普通的感冒,买了一些消炎药吃。但药吃完,症状更重了,赶紧到医院检查。Henry帮他挂号、取号、陪做检查,两天检查下来,诊断结果很快确定。
通知病情的那一刻总是残忍的。医生看完各项报告,先问一旁的Henry和小伙是什么关系,Henry如实说,自己是职业陪诊人,医生转头开始跟小伙唠嗑,问是哪里人、家里人在不在身边之类的。小伙打断医生,“你也别跟我唠了,我也不想让别人知道情况,你直接跟我说就行。”当医生说出肝癌早期几个字,Henry感觉到,小伙子当即懵了,很久都没回过神来。那天在医院分别之后,Henry没再见过小伙子。
是真的需求吗?

我采访Henry这天,两个半小时里,他的另一个工作手机响了四五次,除了客户,还有来应聘陪诊的。一个应聘者问是否可以日结工资,因为家里有人生病,急需用钱。Henry告诉他,暂时不收临时工。 
最近,这个行业有点火。几个月前,一个叫小宇的26岁女孩,把自己做陪诊员的视频发在了社交媒体上,红了。女孩介绍,自己在西安做陪诊两年,服务了快200人,一天最多跑四五家医院,每单收费200-300元。
这也导致,询问Henry的人都以为半天200,一天300,一天下来能服务五六个人。就连采访的记者也在问,他们是不是一个月下来真的能挣4万多。但Henry说,这实际是不现实的,小宇的视频走红以后,订单数量确实比以前多了,但Henry周围做陪诊的朋友,没谁能做到小宇宣称的单量。
但的确有人被鼓动起来,我采访的另一位陪诊员,最近刚在抖音上开了个账号。他说自己在“考察了一番以后”,感觉陪诊是个“风口”,随后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推出了陪诊项目,收学员。每人报名费1500元,可以上直播课,学习如何推广品牌。当记者问他一共服务过多少患者时,对方开始变得语焉不详。
《都挺好》剧照
这不是陪诊的风口第一次到来。2015年前后,国内曾出现一批如e陪诊、贴心小护、安心陪诊等针对陪诊服务的医疗服务平台,其中一些甚至已经拿到了1000万级别的天使轮投资。但不久以后,这些平台大多退场、销声匿迹。 
今年上半年,Henry和卢庆等几个人终于推出了自己的平台。结果,他们发现最热门的是帮忙挂号,排在第二的是帮忙取结果。代问诊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需求。“外地人听说西安的某个医院特别有名,他可能在其他医院看过了,抱着再试一试的心态,联系到我,把报告拍好照片,或者打印好邮寄过来,让我们再找个顶级的医生给他们分析一下。”
但帮忙挂号的业务中,号源本身才是稀缺资源,挂号本身并没有商业上的核心竞争力。某医疗服务平台的CEO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现有政策和体制下,陪诊人员很难做更多的服务,也难以解决患者的真正痛点。事实上,Henry在做陪诊时,还曾被人当作挂号黄牛;而他自己,也只能把自己的工作比作导诊员,但相比真正的导诊员,他们又并非专业人员。
图|视觉中国
卢庆告诉我,目前他们平台平均每天能接到10来单,一单平均100元钱左右,一天的营业额就是1000块钱,一个月的营业额是3万块钱,但他们光全职的陪诊员就有8个,每人每月工资5000元,营业额光发工资还差1万元。他不知道,自己什么时候盈利。
我另一个受访人姗姗,今年也开始通过自己注册的公司,开展陪诊服务。姗姗的公司在东北,原来想的是这里老龄化现象严重,相关产业的需求应该比较旺盛。但做了两个月,平均一天只能接一个到两个。卢庆和Henry打算多做地推,到医院门口推销服务,姗姗连这个打算都没有,因为意识到留守在沈阳或周边城市的老人,不管钱多钱少,都不舍得花钱买服务,她猜需要陪诊服务的人,是不是都集中在大城市。
“人活着是为了干啥”

虽然盈利压力依然很大,客户也不算多,但在医院泡得多了,Henry总会想一些“不该想的事情”,比如,“人活着是为了干啥? 
最难面对的是确诊的那一刻,医生听说老人是独自过来的,一般会避开“癌”这种敏感字眼,特意把病情说得很专业化。Henry自己接触到报告,常常也会刻意避开患者,直接拿给他们的主治医生或家人。
但Henry有时觉得,这些老人其实心里明白,只是假装不清楚。一个表现就是,当Henry陪着老人走进癌症病房时,老人会突然变得更和善,话也明显变多了。Henry猜测,那是老人在寻求依赖,以及一种同等的反馈。
那种面对生死的恐惧,Henry在家人身上也曾看到过。Henry的父亲曾酗酒,脾气暴躁,处处强势,但患上直肠癌和肺癌后,Henry感到,父亲一下子“垮了”。第一次做手术,打麻药之前,父亲攥住Henry的手,手术之后则一直流眼泪。后来,当Henry自己生病躺在医院的检查机器里,他突然理解了父亲的恐惧,“好像进了棺材,怕一下子过去。”
《小欢喜》剧照
每想及此,Henry会忍不住代入这些服务的老人:子女不在身边,他们面对死亡的恐惧是不是更强烈?为了安慰他们,Henry有时会不断重复医生的话,有时则会跟老人讲一些自己见证过的相同病症康复故事,当然,这些故事大多数都是临时编的。
Henry也遇到难缠的客户,有的是Henry帮忙打印病例时,需要身份证、住院号、缴费单等信息,被指责为何不提前打好招呼;有的是,有人下单请他帮忙取验血报告,来回三趟都没取到,还被骂了一通,沟通了一大圈才知道,下订单的是患者前男友,患者本人早就把检查取消了。
还有一次,他陪一个患了甲状腺多发性结节的客户看病。客户同时挂了外科和放射治疗科,Henry提前查了资料,了解到这个病与放射科无关,但对方坚持要看。在那个根本不相关的科室门口,Henry排了一个小时的队,拥挤的人潮中,他感觉情绪已经在爆发的临界点时,突然,背后一个患者倒在了地上,痛苦呻吟,直接被护士放到手术台上拉走了。
看到这一幕的Henry,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,“一下子感觉到了人生无常,好像也没有啥值得我生气的。”Henry有时候觉得自己做了陪诊以后,心态在加速衰老,“人活着是为了干啥”这个问题,他依然没有答案。后来,他也就不往深了想,他告诉自己,活在当下就好。

免责声明: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发表评论

关注陪诊么

陪诊么客服微信:Peizhenme123

Copyright © 2020-2024 陪诊么 Powered by Peizhenme.com! ( 京ICP备18020631号-3 )
keywords:北京陪诊师 北京陪诊师